很多时候,不是孩子不和父母沟通。而是在日常亲子互动过程中,父母扼杀了孩子倾诉的欲望。
前段时间,一个接受过咨询的孩子给我发来一张对话图,说:“老师,平时我在家的时候父母总是叨唠我,这些都是日常的对话,我该怎么办?”
图片的内容是为什么我不想和父母沟通?
接下来是几段生活中孩子和父母的对话:
“想要什么就告诉我们,给你买”
“给我买个游戏皮肤吧”
“买什么游戏,不买”
......
“妈,我跟您说,今天我们学校的谁谁谁......”
“在学校不好好听课,就知道八卦”
相声演员于谦在节目中说过:“我最怕自己孩子不跟自己沟通,因为你没办法了解他的世界,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。”
很多时候,不是孩子和父母没话说,而是在日常亲子沟通上,父母扼杀了孩子想要倾诉的欲望。
问题根源在哪里?
孩子分享的时候,父母不屑一顾。
想想,孩子在和你说一些琐事或者自己想法的时候,你有没有认真倾听,好好考虑回应。
比如孩子很喜欢的动物,兴奋地给你看;
学会一项技能,给你展示的时候;
在饭桌上,跟你说学校的琐事,问一些天马行空的问题......
很多家长情绪好的时候,会耐心和孩子沟通,情绪不好的时候,就不搭理孩子,敷衍了事。
这时,孩子内心会有种被忽视的感觉,年纪越小的孩子,这种感觉会越强烈。
次数多了,孩子就觉得自己是不被重视的,被父母冷落的,甚至开始否定自己,逐渐不愿意和父母倾诉自己的所见所想。
汤加辉老师分享过一个育儿经验:
“当孩子提出问题的时候,不要说等一下。”
“比如你在做饭、处理工作、洗衣服的时候,孩子过来问你一个问题,而你无心他顾或者答不上来。可以告诉孩子:‘你问的这个问题很不错,一会儿咱们一起找到答案。’”
不管孩子跟你分享的事情多么小多么无趣,家长都应该停下来认真听孩子说,这样孩子会充满安全感和幸福感,认可自己。
认真对待孩子说的每句话,积极做出回应,这样孩子才愿意跟你沟通。
孩子的感受和想法,不被理解。
曾经看过一幅这样的漫画:
很多家长在和孩子沟通的时候,经常犯这种错误:无意识否定孩子,不管是想法和感受都不理解,甚至对孩子讲道理,下命令。
其实我理解家长们爱孩子的初心,想让孩子少走弯路,帮孩子做选择,传授自己的经验,可以让孩子走得更远更快。
但是,这种错误的表达方式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,当孩子说自己的感受,不被父母理解,甚至还被打压,他便再也不愿意说了。
孩子高三学习很累很忙,回家倾诉:“好累!”
家长马上会想到孩子是不是不想学习了,是不是对学习产生倦怠了,立马来气:“累什么累,以后工作了你就知道学习有多幸福了。”
接着给孩子灌输一堆道理。
孩子有自己的思想和方向,可是家长根本不在意,总是说服孩子走自己预设的道路。
有家长问:“为什么孩子沟通越来越少?”
点赞最高的回答是:“永远自以为是的人,谁愿意和他沟通?”
沟通不是批评和指点,沟通是双向的。
接纳孩子,理解孩子,尊重孩子,给予他自由和一定的空间。
孩子觉得累,可以安慰鼓励孩子,也可以陪伴孩子,听听他的抱怨。
这时候,孩子会感受到父母的包容和理解,不用担心什么,愿意敞开心扉。
而父母的理解,不会让孩子更加放肆,反而会让他受到鼓舞,努力前进。
在一些琐事上,给孩子自由选择的权利,或者多考虑孩子的感受。
要知道,父母就算给孩子的选择再正确,不是孩子自己决定的,他都不会满意的,反而会有逆反心理,和父母对抗。
“子非鱼安知鱼之乐”
再多的道理,也比不上孩子自己去感受和体验,哪怕这个方向是错的,孩子也可以在实践中积累经验,学会更成熟的思考,这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。
因此,各位家长,当你发现自己和孩子越来越没话说的时候,不要一味指责孩子,反思一下自己平时和孩子沟通时,是否忽略了他的想法,是否控制欲太强,管得太多。
做一个多为孩子考虑的家长,倾听理解孩子,亲子关系才会好。
孩子自然也愿意和父母分享自己的内心世界。